话说南乐民俗(一)
发布时间:Jan 21, 2023 | 作者:文化南乐

一、说说历史和传说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端,地处中原,华北平原南部,处于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汇处,是字圣仓颉故里、天文学家僧一行的故乡。
历史上南乐曾有“七龙庙、八虎街、十二牌坊、八大槐”等名胜古迹。2009年被命名为“中国仓颉文化之乡”。
南乐西汉置乐昌县,属东郡,其址位于今南乐县城西北17.5公里仓颉陵北侧,因县内古有昌意城,相传为黄帝之子昌意所筑。“乐”取沃野平壤,茫茫乐土之意。西晋,置昌乐县;北魏置昌乐郡,郡治昌乐县;唐再置昌乐县,县治由吴村北(即仓颉陵北侧)向东南迁至谷村一带;五代梁改名南乐;北宋为避河患,敕令南乐县东迁今城,即今南乐县城。
说起南乐离不开原始象形文字创造者仓颉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史皇氏,又曰苍王、仓圣。《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仓颉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史书记载,仓颉为创造文字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东至璠木(东海中一岛名),西至流沙(今甘肃张掖一带),南至交趾(今广东一带),北至幽陵(今内蒙古以南幽燕地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经过了十几年的奔波,仓颉回到了家乡,即后来的东郡一带,通过昌意把成果递呈黄帝,引起天下震动。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生他养他的昌意城中,即古人所说的仓夫子“生于斯,葬于斯”,这就是今天位于河南省南乐县西北部的仓颉陵。这位伟大的造字圣人,几千年来世世代代被人们所传颂,并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近年来,仓颉庙会盛况空前,传统小吃琳琅满目,古老民俗项目重新兴起;连续举办仓颉文化节,新的文化和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影响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