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线上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四)

发布时间:Jan 21, 2023 | 作者:文化南乐


image.png

新年快乐

瑞兔贺岁呈祥 新春温暖到家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辞旧迎新,深情回眸。

过去一年终成过往!

2023,新年

愿所有美好如期而至!

祝大家新年吉祥,幸福安康!


image.png





四股弦(五调腔)




四股弦又名“五腔调”、“五调腔”,因主奏乐器为四股弦,故定名为“四股弦”。该剧种形成于清朝末年,光绪年间由民间小戏正式走上大舞台。1905年,南乐县元村镇百尺村艺人张平欣,融合了落腔、二夹弦、河北梆子、京剧、乱弹五种戏的音乐唱腔、表演等艺术元素,自命“五腔调”。同年张平欣组建剧团,人数达40余人,至1940年,该剧团一直活动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交界一带。1943年,日本侵略军犯我中原,剧团曾演出自编现代戏《打清丰》、《血泪仇》、《郭棋芝惨案》等,配合抗日救亡运动。建国后,该团常年在豫北和冀、鲁、晋、苏、皖等接壤地区活动演出。


image.png


四股弦(五调腔)是以“落腔”为基础演变的一种地方剧种,主要分布于豫北地区。该剧表演生动活泼;剧词通俗易懂,亲切朴实;演唱以真嗓吐字,假嗓甩腔,行腔优美、舒展奔放。旦行吐字轻盈,旋律多由下上行,高亮明脆;净行甩腔直来直去、多鼻腔脑后共鸣音,铿锵有力,刚直粗犷。既能演出“生”、“旦”为主的民间生活戏,又能演出大文大武的宫廷朝代戏,黑、白、花脸行当齐全。


image.png


image.png


四股弦现存新老剧目300余个,常演的主要传统剧目有《打金枝》、《斩秦琼》、《铡美》、《狸猫换太子》、《火烧东宫》、《铡郭槐》等30余个。


image.png


2009年6月,四股弦(五调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image.png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