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线上文化大讲堂(二)

发布时间:Feb 11, 2024 | 作者:文化南乐


龙年话龙:我们为什么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神兽形象了,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与龙相关的文化、习俗也渗透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会使用龙的成语表达美好的祝愿,比如“望子成龙”“龙马精神”;我们会参与龙的运动,比如端午节赛龙舟、节庆时节舞龙表演等。

微信图片_20241105152215.jpg   关于龙形象的起源,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龙源自对自然界的崇拜。早期的人类认为动物拥有奇异的能力,所以会崇拜一些动物,希望拥有它们的能力。后来还会对这些能力进行组合,从而创造出各种在自然界里并不存在的神奇生物。龙就是多种动物的形象综合形成的。

   图腾, 是原始社会的氏族标志。当几个氏族部落逐渐融合,每个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动物,干脆就把这些动物的形象拼接起来,于是形成了龙。但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因为龙的形象也是一直在变化的。它最开始代表的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一类动物不光长相在变,龙的身份也一直在变化。进入封建社会,威风凛凛的龙成了皇权权威的象征。

微信图片_20241105152219.jpg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后,龙也开始与皇帝的权力发生了联系。龙的图腾从对自然的崇拜逐渐演化为皇权的象征。尤其是到了隋唐时期,把龙作为天子的代称。皇帝的身体叫“龙体”, 皇帝的脸叫 “龙颜”,如果皇帝生气了,就是“龙颜大怒”。皇帝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 “龙床”。而如果忤逆了皇帝的旨意,就称做“逆龙鳞”。因为传说龙的喉咙下有逆鳞,一旦触碰就会又痛又痒。所以大臣如果违逆皇帝,就是逆龙鳞。

    但是在隋唐时期,龙的形象还不是皇帝专用的,也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直到宋元时期,帝王才垄断了龙形象的使用,别人再用就是侵权了。等到明清时期,皇权集中,龙也正式成了皇帝独有的象征。尤其是在北京的皇城紫禁城里,处处都有龙,龙这种神圣威严的形象就代表了皇帝权力的强大。而随着历史的发展,龙图腾也逐渐演化为一种文化。无论语言文字、建筑艺术,还是民风民俗,龙的形象无处不在,中华子孙更是成为“龙的传人”。

微信图片_20241105152223.jpg


审核|王玉玺

整理|王祥领

                                编辑|蒋晓玲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