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云游非遗 —— 南乐县非遗文化影视宣传活动(1)

发布时间:Jun 8, 2024 | 作者:文化南乐



                                                                                                传承千年文脉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场所。

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

,以及与传统文化表

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

代相传,并视为其文

是指中国各族人民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


西街龙舞制作技艺


西街龙舞历史悠久,一说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当时本县魏允贞一家四世皆出任明朝重职,被封为“四世一品”。魏允贞弟兄三人才智过人,同年科举同中进士。嘉靖帝为表彰魏氏三兄弟才华,赐立牌坊于南乐,并派京师舞龙队来南乐庆贺牌坊落成。届时将龙灯制作和表演,传授于南乐西街关村。自此至今,每逢重大喜庆和元宵灯节均以舞龙进行欢度。另一说是清代南乐商贾云集,盐商中的“窝商”等集聚于南乐西街棋盘街,当时顽疾横肆,请一道人做法,道人指示,棋盘街居如棋盘似于蛛网,招蛛精作怪,龙能降蛛,人们便舞龙消灾。先人视龙为神,以龙舞镇妖捉怪,驱瘟避邪。现人们仍有在新春佳节邀请舞龙队到村落房舍镇妖除邪、“抓崇祸”。




西街关的龙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典型的北方龙特征。该龙以古朴刚劲之风见长。壮美、豪放、雄浑、粗砺。彩龙道具制作上较为高大粗重,能体现出一种磅礴气势;其龙头重18公斤、龙身长24米(寓意二十四节气),造型重在雄伟、庄重、浑实;线条硬直刚劲。在形象描绘上,龙脸似狮、龙眼似虎、龙耳似凤尾。脸宽、眼大、角长、嘴短而阔,显得异常凶猛,形极似于濮阳出土的“中华第一龙”。在表演风格上尽显燕赵遗风,所以西街龙舞突出它的坚毅秉性,通过腾云驾雾、狂奔飞舞的舞姿洋溢出天地间的精、气、神。二是西街的龙风格独特、尽显高贵典雅。两千多年来,龙从神物、帝王与皇权的标志转化为今日炎黄子孙腾飞的象征,西街的龙集粗长、高大、雄浑和精制秀美于一身,特别是制作中,做工极为考究,如龙额凸出、嘴短且能张合,彩绘色彩鲜艳、图案清晰、装饰性强。表演风格程式性强,讲究构图,套路多变、出场及表演严格按音乐节奏进行,留有精秀、典雅、高贵之风。

微信图片_20240715165505.jpg



终审|程双伟

审核|赵晓阳

编辑|李冰冰